魅力博客

魅力Linux|魅力空间|魅力博客|学习Linux|ubuntu日记|电脑教程|手机软件

网线制作及搭建最简单的局域网案例讲解+详细图文讲解局域网千兆网线制作和传输原理(组网)



一、       实验要求:

1.熟练制作网线的两种连接方法;

2.使用交叉线搭建对等网及熟练相关网络设置方法;

3.识记两种网线线序;

二、实验使用到的相关工具及介绍

1.压线钳:制作网线时必须使用的工具,用来连接网线和水晶头;

2.测线仪:制作网线过程中用来测试网线线序是否正确连接;

3.网线:五类双绞线,最常见的网线制作材料;

4.RJ-45水晶头:用于连接双绞线和网卡的接头;

5.PC机:搭建对等网络的计算机,组建最简单网络;

三、实验过程:

实验前提及须知:
网线线序标准:
国标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国标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直通线:适用于计算机<----->交换机
网线两端使用相同标准
交叉线:适用于计算机<----->计算机
网线两端分别使用AB标准

我们局域网内组网所采用的网线,使用最为广泛的为双绞线(Twisted-PairCableTP),双绞线是由不同颜色的48芯线组成,每两条按一定规则绞织在一起,成为一个芯线对。作为以太局域网最基本的连接、传输介质,人们对双绞网线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总认为它无足轻重,其实做过网络的人都知道绝对不是这样的,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网络性能。这一点其实我们很容易理解,一般来说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是取着决定性的作用。双绞线作为网络连接的传输介质,将来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需要在这样一个信道中传输,因此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双绞线本身质量不好,传输速率受到限制,您说即使其它网络设备的性能再好,传输速度再高又有什么用呢?因为双绞线已成为整个网络传输速度的一个瓶颈。它一般有屏蔽(Shielded Twicted-Pair STP)与非屏蔽(Unshielded Twisted-PairUTP)双绞线之分,屏蔽的当然在电磁屏蔽性能方面比非屏蔽的要好些,但价格也要贵些。

双绞线按电气性能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七类双绞线等类型,数字越大,也就代表着级别越高、技术越先进、带宽也越宽,当然价格也越贵了。三类、四类线目前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了,如果有,也不是以三类或四类线出现,而是假以五类,甚至超五类线出售,这是目前假五类线最多的一种。目前在一般局域网中常见的是五类、超五类或者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屏蔽的五类双绞线外面包有一层屏蔽用的金属膜,它的抗干扰性能好些,但应用的条件比较苛刻,不是用了屏蔽的双绞线,在抗干扰方面就一定强于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的屏蔽作用只在整个电缆均有屏蔽装置,并且两端正确接地的情况下才起作用。所以,要求整个系统全部是屏蔽器件,包括电缆、插座、水晶头和配线架等,同时建筑物需要有良好的地线系统。事实上,在实际施工时,很难全部完美接地,从而使屏蔽层本身成为最大的干扰源,导致性能甚至远不如非屏蔽双绞线UTP。所以,除非有特殊需要,通常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只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双绞线作为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传输介质,在综合布线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于水平布线。双绞线价格低廉、连接可靠、维护简单,可提供高达1000Mbps的传输带宽,不仅可用于数据传输,而且还可以用于语音和多媒体传输。目前的超五类和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轻松提供155Mbps的通信带宽,并拥有升级至千兆的带宽潜力,因此,成为当今水平布线的首选线缆。
   
直连线一般使用T568B标准制作连接线,即双绞线的两端都采用T568B线序。

双绞线制作:

第一步:剥线

方法:用双绞线剥线钳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

注意事项:芯线的绝缘皮不能剥去。

小提示: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

第一步是整个制作过程的重点,,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在剥线演示中,先演示正确的剥线方法,再讲常见的错误方法对比演示,并在此过程中强调正确性。同时教育学生用剥线钳时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工具。

第二步:理线

方法: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

注意事项:将8根导线平坦整齐地平行排列,线序要正确,导线间不留空隙

提问:T568B标准的线序是怎样排列的?

第三步:剪线

方法:把排列的双绞线裸露的部分只向剩下14mm的长度,过长的部分用剥线钳的剪线口剪掉,最后再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插入RJ-45水晶头的引脚内,第一只引脚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类推。

注意事项:一定要剪得很整齐,线序要正确,插入要充分

讲解此步时提问一怎样拿水晶头?(观察学生拿的方法是否正确,从而将正确的方法再讲解一遍,巩固知识)

第四步:检查   

为了成功的制作出网线,特别加了这一步检查,主要是检查前几步的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及时修改。主要是检查以下两个部分:

检查水晶头顶部,查看8根线芯是否都顶到顶部,检查水晶头正面,查看线序是否正确,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芯都正确。

第五步:压线
方法: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水晶头。

注意事项:用力要足,充分压紧

第六步:重复上述过程制作另一段;

分两种情况:

1.    重复EIA/TIA568B的线序;制作成直通线;

2.    制作成EIA/TIA568A的线序;制作成交叉线;

制作方法1:在原有EIA/TIA568B的基础上,调换线序1和线序3;调换线序2和线序6即可;

制作方法2:直接识记EIA/TIA568A的线序,就是调换上述线序的结果,直接制作即可。

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向学生介绍测线仪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局域网千兆网线制作和传输原理(组网)

 

千兆5类或超5类双绞线的形式与百兆网线的形式相同,也分为直通和交叉两种。直通网线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一对应的。但是传统的百兆网络只用到4 根线缆来传输,而千兆网络要用到8 根来传输,所以千兆交叉网线的制作与百兆不同,制作方法如下:1对3,2对6,3对1,4对7,5对8,6对2,7对4,8对5
例如:
一端为:半橙、橙,半绿、兰,半兰、绿,半棕、棕;
另一端:半绿、绿,半橙、半棕、棕,橙,兰,半兰

现在,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G时代,而千兆网络传输设备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是,它们作为高端的设备,也有“高端”的价格。就像下面这根原装进口的LUCENT千兆网线,2米长,却要百元的价格,如果是普通百兆网线,4元左右就够了。今天,我就忍痛把它给大家来个全解剖,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它到底特殊在哪里。

  这就是今天要牺牲的同志。粗略一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线体比普通的百兆要粗一点,RJ45水晶头有些不太一样。

 

  以下是水晶头的特写,这张是正面的,可以清晰的看到LUCENT字样,整体材质为半透明磨砂,手感不错,和百兆水晶头的那种全透明光滑表面不同。在LUCENT 这个logo的位置,原来是百兆网线水晶头的卡线器位置,用来固定后端的网线。这个千兆水晶头改用了另外一种卡线器,在后面的解剖中我会详细介绍。

[NextPage]
这是侧面,靠近根部明显得的多了两个三角形的护片,是防止不小心弄断前面的定位压片用的。大家应该有经验,原来百兆的水晶头最爱坏的也就是定位压片。百兆水晶头由于定位压片经常挂住杂物而造成折断,布线中从传线孔内拉出时也是“九死一生”。有了这个简单的设计,可以大大延长水晶头的寿命。

  这是上部,没有什么特殊的,毕竟它是向下兼容的,和百兆的网口也可以连接。


这是背面,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那两个三角的护片很粗壮,为了定位压片提供了最周到的保护。

  下面,我们就来解剖了,先剪下网头(呜呜~一百多块就这么废了)

  (擦干眼泪)我们继续分析,上面就是那根千兆网线,下面是普通百兆网线。可以看出,千兆线芯的确是比百兆的粗一点,所以导致整体外皮直径也大了一些。从颜色上看,百兆的线色按照双绞的顺序是: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白、棕。所谓的橙白、蓝白等,只是在白线上每隔一段有几个带颜色的小点。我们在制作百兆网线的时候为了防止那些交叉色的线不明显而搞混,一般是按照双绞的顺序捋下来,然后用手死死捏住,连续多做点接头,大拇指也会累得抽筋。现在这个千兆线就明显改进了这个缺陷,他的线色是:白、橙、浅蓝、深蓝、浅绿、深绿、浅棕、深棕,每根线都有自己的颜色,而不是用白色线上点上颜料代替了。


[NextPage]
再把网线芯导线的线皮剥掉,看到不一样了吧。普通百兆线是单一根铜丝,而千兆线是每芯里面还有7根镀银线。明显的,传输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在日常的使用中,更不易折断。

  下面再来分析网头,从透明的部位看,是多层的结构,现在,我们要开始给它动手术了。我用小刀把一侧的塑料片切下来,里面果然还有几层。侧面切下来的塑料片上有一个长条形的孔,是为了固定水晶头后部的卡线器的,同样的,在对称的那边也有相同的孔。

将后面卡线器取下来,可以看到它和三角形的护片是连在一起的,这个卡线器和百兆的相比优点是环形整体固定,一是比较结实,二是不会把网线压扁而造成传输效率下降。看来优化措施连这么一小截都不放过啊。

  把线皮用力拉下来,看到线皮上有一个六棱形金属的卡锁,有点象当年做同轴电缆的线芯套。作用一是为了更好的和新型的卡线器配合,二是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这个金属圈好像是钢质,我取下来后居然无法用手捏扁,看来强度还是挺高的。不知道是用什么样的专用工具安装到线皮上的。


[NextPage]
再把水晶头内部的淡蓝色分线器拔出,这个的确费了我不少气力,由于前部的触点铜片穿透并压迫着线体,我用了两把钳子和一把小改锥另外搭上10分钟宝贵时间才完整的把它取出来。

  这是分线器的特写,第二张是从顶端看下来的样子,由于是透明的,你们也许不能完整的从照片上了解它的结构,就让我来描述吧。
首先,双绞线从分线器的后部穿入,在十字形的导入口就按照线对分开了,白、橙入左孔;浅蓝、深蓝入上孔;浅绿、深绿入下孔;浅棕、深棕入右孔。到前端后按照白、橙、浅绿、深蓝、浅蓝、深绿、浅棕、深棕的顺序被排好,线头与前端对其后就可以插入RJ45水晶头的外壳了。这个是一个不错的改进,一下就把原来那种又掰又捏又捅的别扭工序摒弃了。而且线芯只有到了顶端才变成平面的排列,在整个接头的80%的区域仍然保持着双绞和圆形的状态,这明显比原来的百兆接头强多了。不光是制作工序上,在传输效率上也是比较大的改进。(这么多怪怪的零件,看来原来的RJ45压线钳是对它束手无策了)

  好了,至此这根千兆网线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是最后的全家福(让我们默哀3分钟)。

  通过上面的解剖和分析可以看出,千兆网线中的确用了许多百兆网线不曾有的新技术和新部件,成本自然会升高。但是和它现在这种售价比较,也的确有点暴利的嫌疑,唉~谁让它是高端产品呢。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它以及它的兄弟们(其他千兆设备)能够走下神坛,以平易近人的价格步入每个寻常百姓家!



返回顶部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51047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