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博客

魅力Linux|魅力空间|魅力博客|学习Linux|ubuntu日记|电脑教程|手机软件

管理的陷阱



管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重要,管理要为我们做什么那才重要。秉持这样的观念,KPI、6a、LP等等管理工具风行于企业界,但任何事都是过之而不及,企业的发展需考量的问题是走和跑的问题。任何的企业都是经历了由走到跑的历程,只不过,很多的企业在走的时候就已经倒下了,而管理的工具,都是由经营稳定,能够在市场中领跑的企业实践出来的理念,那些理念烙印上了他的标记,所不能为我所用,那要看你是在走还是在“跑”。若你还是在走的阶段,想跑而借助跑的工具,要么你吃不消,要么你倒下;丰田的JIT好吧,零库存、零浪费、零等待,柔性生产、零不良,看看多诱人,但全球没有几家真得Tps之精髓的,要么选取其中喜欢的,要么选取其中自己可以做到的,或者只是看看、流流口水,胆大一点的企业就一头猛扎进去,淹死掉了,回头一想,原来自己的体质太弱游不了多远。

看似美妙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陷阱。就像把太过漂亮的女人要回来,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太过漂亮的女人她的要求会更高,最起码的就是“三子”:车子、房子、银子;“三高”:高学历、身高、薪水高。这三子、三高就够成了你个人的“体质”,体质太弱的人就不要娶太漂亮的女人。

言归正传,回到我们管理的专题:

1、效率真的很重要吗?

在我们的工作中,包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评价一个人就是说“某某做事效率真高”;,连行政单位,也在追求行政事务的高效率,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思考,高效率真的是对的吗?

在生产中,我们不停地追求着高效率,运用IE、运用PE的技法,把效率提升到可能提高的水平。但其结果是大量的库存,库存代表着什么?代表着资金的闲置,代表着浪费,代表着我们高效率做出来的产品没有变成钱。每天的日常事务中,我们都在不停的东奔西走,各种表单、各种数据把我们团团围住。我们的上司会让我们提高执行能力,提升办事效率,但我们只有两只手两条腿。

在生活中,为了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中,不能说没有效果,但大多培优培出来的小孩是没有责任感、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的。追求效率,追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东西就是教育的目的和本质,也就是教育的效果。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让孩子能够良性发展,何为良性特质:坚强、勇敢、有责任感。

我们做任何事,需要秉持的观念是:效果第一、效率第二。不要唯效率是举,很多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在高效地做错误的事。

在每天的生活中,工作中,见到的许许多多的人都是匆匆忙忙,恨不得把12个小时分为24个小时来用,我的建议是停下来,每天花半个小时做一个心灵之旅,想一想,我今天所做的事哪些是有效果的。

工作的效果是:以劳动换取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进而获得满意的酬劳及工作的安宁。

生活的效果是:快乐、幸福、健康、激情。

摸着你的胸口,问问自己的良心:“我的生活是快乐的吗?是幸福的吗?是否有健康的身体,是否充满着激情?”

效率是我们沿着成功的梯子努力往上爬;效果是我们把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然后努力往上爬。

2、制度化真的是现代化管理的真理吗?

在生活中,我们在行政单位办事,如医院、政府机关、学校,我们都会看到很多挂在墙上的制度规范及办事流程。

在工作中,我们有员工行为规范、SOP、SIP、工艺流程图,组织架构图等等。

更多的时候,人是制度下的产物;更多的时候,我们相信制度胜过相信人,因为制度是最好的经验的结晶,制度是不会变动的,不会变动的事与物才给人以心理的安全感。

制度存在的目的是矫正人的行为的,其本意是好,但制度最终是让人去执行,如果“人事”没有做好,制度的存在于否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比如我们去医院,医院的医生及护士都有制度进行着约束,比如操作流程、消毒流程、诊疗流程等等;比如医生不能收受病人的红包,这是一项制度没有错,可是手术送礼的风气真的靠制度杜绝了,我看不尽然。

管理也是一样,制度化的程度于否,要关乎企业的发展于否。

企业管理,我们着力点不是在制度,而是在人。人,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如何才能让企业的人超乎企业的管理制度,而发自内在的自我约束力,总的来说就是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让员工满意。何为满意,就是让员工“安宁”,就是让员工在工作中由开心而交心,由交心而关心,由关心而一心,由一心而变为同心。只有员工满意,才能工作满意,只有员工满意,才能顾客满意。

工作中,我们的期望是,员工带来的不仅是手和脑,还要把心带来!

影响员工满意的因素有:

(1) 薪水的公平性有多寡,其中公平性重要于薪水的多寡;

(2) 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是否融洽;

(3) 工作中的环境于否;

(4) 工作中是否能得到好的个人发展;

(5) 自己的个性是否契合工作的需求;

(6) 企业文化的优劣于否;

(7) 工作的强度于否;

其中对基层员工影响较大的有(1)、(3)、(7);对中层干部影响较大的有(2)、(4)、(5)、(6)。

制度化管理不是现代管理的真经,而人本管理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管理实践。

3、对于上司,我们只能选择妥协、屈服吗?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不过我相信这绝对是让大多数的职场人士感兴趣的话题。

在我们的管理实践中,对于上司的指示、暗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去执行,就算明知其中有纰漏的地方,笨人呢,就完全按照上司的指令去执行,明知结果是错的,也再所不惜,别人劝戒时,他还不服气的说“是头叫我这么做的”,等真正的结果出来了,他就一定会被骂的半死,“你是属猪的,不会变通吗?如果我叫你?死,你难道真的会?死吗?”久而久之,其上司便会对他失去信任感,升职、加薪免谈,能保证三天不被骂就是万幸。而聪明的干部呢?在知道上司的指令中有纰漏的情况下,也不明言大刺刺的当面指出,而仍然选择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纠正错误的地方,使结果看起来“歪打正着”,还把功劳推给上司的指导、同僚的协作,上司肯定赞赏有加“这小子不错”。

曾经有一个案例是说,上司是一个强硬的、不肯变通的、强权的人,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对干部没有授权,没有让干部参与决策的可能,大部分的干部都是怨天尤人、小心翼翼,都是抱怨其上司怎么不早退休,怎么不调走,最起码,喝酒醉他个几天,让我们安宁安宁也好。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个观念,就是“受制于人”和“操之在我”的观念(引自Stephen·R·covey),“受制于人”的表现是:我们的情绪都是建立在别人的言行举止、环境、天气之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观念和行为都受到外界刺激的控制。别人说你是笨蛋、上班从不守时、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还名牌大学毕业呢,比初中生都不如,大多数的人,要么据理争辨,要么默默流泪。但同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私底下痛苦得不得了,慢慢的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差劲,进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生活热情,不快乐是必然的,不快乐的人生就是不安宁的人生。

续前面的案例,在其它干部郁郁寡欢的时候,有一个干部却没有抱怨,他每次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时候,都会比别人多做一点,就是附上项目分析相关资料,并附上参考建议,而他是不定期的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慢慢的,每次上司分派工作的时候,别人都是听从指示,而对于他,就要参考他的意见。这个干部的表现就是“操之在我”的表现。“操之在我”的人常说的话就是“我可以的…、我能够…、我选择…、我打算…、我一定…”;而“受制于人”的人常说的话就是“我不得不…、如果…、要是…、我必须…、我不能…、他们不会…”。

不要让环境与问题把你?倒,用心去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不要整天坐而言,要起而行。

向上管理,战略就是安人,让上司安心,不要让他整天为你所做的事操心。战术就是马上行动,用心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

上司不得安宁,你就不会快乐。

4、用钱一定可以刺激出更多的产能吗?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领教着钱的威力。同事之间,最喜欢讨论的是工资的多少。回家一趟,亲朋好友,第一句话问的是“在哪里,做什么,工资多少”,可见钱真的是蛮重要的。

我曾见过一位仁兄的辞职信,上书四行大字“工作单调,银票太少,换个环境,换种心情”,这是比较直率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过多种工作的经验,写辞职信都已程式化,但大部分的人一定会写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也想把银票太少写上去,想来想去还是没写上去,心想反正是要走的人了,何必还留下笑柄。

在工作中,绩效是现场管理的目标之一,作为一位现场管理干部,提升团队的工作绩效是其主责,在很多的情况下,提升产能的方法之一是运用IE、PE的方法,再就是以钱为诱因来刺激出更多的产能,但钱和绩效的关系真的是呈正比关系吗?

1924年,西屋电气公司的IE工程师在所属的霍桑工厂开始做了一项照明与产能关系的实验,其实验的结果表明照明度与产能并无太大关联,工程师们百思不得其解。1927年,哈佛大学的梅奥教授应邀作为顾问参加实验,在改变员工的薪资福利、工作时间、工作条件,其产能并没有太大的被动。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影响员工绩效的主因是工作中人与人的关怀,即工作场合的氛围,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影响最大。

这是很早之前的一个研究理论,虽然管理的很多东西都已改变,但基本的东西却没有变。我是比较认同,梅奥的霍桑实验的观点,对于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便是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

罗宾斯教授在其最新版的《营理学》中也有提及,他提出的观点是工作场所的精神是影响绩效的主因。

员工在一个和同事相处融洽、相互关爱和上司相处默契,公司也关心关爱着员工及其家人。在这样的一个工作氛围之中,人应该是比较开心的,人如果是开心的,那么他的工作的能动性及自动性是最高的,不光是产能,品质也会有所提升。由开心而交心,由交心而关心,由关心就变成同心。提升产能首先要做的便是让你的员工开心起来,不要一开口就骂,让员工一看见你就怕,员工是管理干部的伙伴,而不是管理干部的奴隶。

钱对于产能的提升是一个相对因素,员工对薪资的公平性及多寡的考虑,员工更看重的是薪资的公平性。薪水是生存与生活之基础,生存都不能满足,谈何其它,所以说钱对于员工的稳定性和产能提升具有相对意义。

5、目标管理真的有用吗?

目标管理的理念是由管理学泰斗,德鲁克提出的,风行企业界多年,深受全球企业界的喜欢。

人生需要目标,生活需要目标,工作同样也需要目标。

目标应该是可达成性的,目标可以量化,目标具有前瞻性,目标具有挑战性。

在日本的企业或日本人十分的相信目标管理,他们对于目标会100%用尽全力去完成,若还无法达成目标,那么他们自己一定会痛苦得要死。对于他们来讲那是耻辱。国人不要惊叹日本人的执着、忠诚、敬业。那是他们的社会文化使然。我们也有自己的文化,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会持“不一定”的态度,对于我们来讲没有什么“不变”的事物,但我们的“变”是有限度的,即“持经达变”,“万变不离其宗”便是此道理,我们变来变去是为了合理。所以国人对目标管理是持怀疑态度的,好景的时候,目标设定得再高,也可以轻松的达成,市场不好的时候,目标设定的再低,也达成不了。“安”的时候,目标拼老命也要达成,“不安”的时候,心生去意,目标是绝对达成不了的。

目标管理好不好?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问。就像“地瓜王子”林光常所说的“牛奶是最营养的食物”应在前面加上一句话“对牛而言”。

目标管理是最优秀的管理工具,也应该在前面加上一句话“对他们而言”。他们是谁?他们是日本人、美国人,反正不是中国人。

任何一项管理制度的导入,都应契合当前组织的文化和组织的发展阶段,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不要唯目标是举。

合理有效地管理中国的中小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学会的管理技能便是“安人”。要想提升组织的成效,首先要做的便是让你的企业“活”起来,让企业的文化“散”出来,让你的员工“开心”起来。

记住一句话“管事不如管人,管人不如安人”。



返回顶部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51047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