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家国有企业中,要做到这些,没有一点不顾仕途风险的强势还真不行。对接任他担任总经理、传说最终可能完全接替他掌管中移动的51岁的李跃而言,可能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强势。
离开王建宙的中移动将会是怎样的?我想这是大多数昨天(5月31日)听到中国移动现任总经理王建宙将改任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两个较虚的职务)的消息的人的第一感受——通常认为这样的调整意味着现年61岁的王此后将逐渐淡出公司的经营管理。
不过也许什么变化都不会有,因为作为一家国资委直属的国有企业,中移动包括重大人事任免在内的许多重要事情可能都必须听从上级领导的旨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直示人以强势形象的王建宙也许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势,中移动作为一个生物已经完全脱离了某个人的控制、而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特征。
即便这样,王的功绩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他在任的这6年正是中移动逐渐达到自己神话般业绩巅峰的6年——目前中移动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达到5.5亿(为全球第一),2009年的营收为4521亿元,净利润为1152亿元,这些数据使它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运营商之一,与沃达丰、AT&T这样的世界顶级运营商平起平坐。
当然,即便领导中移动这6年的人不是王建宙而是别人,它的业绩也可能仍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相比它拥有的一系列得天独厚的条件,任何英明的领导可能带来的回报都会相形见拙:在全球使用最广泛的GSM制式的运营牌照(从而有更多的终端和更低的建网和服务成本)、在2008年之前一直处于竞争很弱的环境中(中国联通被CDMA捆住了手脚)、通信服务价格的居高不下、增长速度和规模居全球之最的移动用户数。
除此之外,中移动还是中国国有企业中,较早通过期权来实施员工激励的公司之一。据一则在网上流传甚广的消息称,在2000年~2006年间,中移动向员工配发的期权总数就多达8.39亿股——毫无疑问,这些股份在帮助中移动成为中国最具狼性的运营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王建宙对中移动仍有其独特价值:在中移动被授予了技术上最不成熟、最不被业界看好、但最为中国政府所期待的TD-SCDMA牌照后,他仍然基本坚持了一种在商言商的行为准则,从而给了员工和投资者带来了一丝希望——一方面有节奏地进行TD-SCDMA网络的建设,一方面却排除阻碍积极进行TD-LTE试验网的建设,将公司的战略支点逐步后移到4G时代(通常认为在4G时代目前几大主流的3G标准都将趋于统一),以期通过这种策略来淡化在TD-SCDMA上落后的现实。
此外,他还明智地尝试让中移动从圈地式经营(通过网络扩张和用户数量来实现增长)转向价值链经营(全面介入产业链,努力提高自身的话语权和在价值链中的比重,比如不惜突破质疑以近400亿元收购了浦发银行20%的股份,希望借此开展手机支付的竞争),并同全球一流运营商建立起经常性的互动和合作。
在这样一家国有企业中,要做到这些,的确没有一点不顾仕途风险的强势还真不行。所以,对接任他担任总经理、传说最终可能完全接替他掌管中移动的51岁的李跃而言,可能最需要的恰恰是这种强势——也许只有它,才是带领这家巨无霸穿越益发充满不确定性的漫漫前途的神灯——对它而言,一旦失去具有进取性的方向,就可能被眼前的光芒所折损(无论如何,4521亿元的营收和1152亿元的净利润这样的数字已经足够具有麻痹性)。
相比王建宙,他的继任者面临的挑战大得多:在2009年,中移动已经遭遇了一系列拐点——营收同比增长首次下降到10%以内,净利润率2004年以来的上升势头首次被打破,在2009年最后一个月,在新增移动用户中的份额首次下降到50%以内。
返回顶部